《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几百万年前,几只猿猴躺在树枝上休息。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天雷点燃了原始森林。
猿猴爬上树梢,没有像其他动物一样四处奔逃。它望向远处冲天的火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热浪,并没有心生恐惧,反而被深深吸引。
烈火过境,灰烬中满是动物的尸体。火的炙烤,还使肉内游离的还原糖和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成暗褐色并具有香气的物质,强烈刺激着猿猴的鼻腔。当它忍不住咬了一口,便迷上了这个味道。
它望着火光远去的方向,不自觉的伸出手来,想触摸那无与伦比的力量。它成了第一个试图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它成为了他,开始尝试保存火种。
专家认为,生活在现在东非肯尼亚一代的早期的猿人早在38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用火。
考古研究表明,生活在中国境内,距今大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经开始用火了。
考古学家们在元谋人的遗迹中发现了很多燃烧过的炭屑和兽骨,这表明元谋人已经掌握了天然火的使用。
有了火,也就有了熟食。熟食更容易消化,促进了人类的大脑发育,也增加了人类的食物来源。
而即便现在人类也无法摆脱用火,无论是内燃机或是火箭,都需要火来推动,可以说是火造就了人类。
但自然界除了人类,会利用火来为自己服务的生物,还有澳大利亚的野鸟。它们似乎也迷上了熟食。
从1997年到2011年,平均每年,在澳大利亚730,000平方英里的热带森树草原中,约有18%受到火灾的影响。甚至一些地区每两年就发生一次火灾,频繁的不合常理。
原来,在澳大利亚频发的山火中,最常见的不只有英勇的消防员,还有另一些忙碌的身影。它们嘴里叼着燃烧棍,然后扔到干燥的草原上。
没错,它们就是让山火蔓延的真凶,天空中的纵火犯,消防员真正的敌人。
迪克·欧森(Dick Eussen)就是一名与这些纵火犯长期打交道的资深消防员。
一次在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附近进行灭火时,迪克本来已开辟出隔离带,只需等待火势自己熄灭。不曾想,没过多久相隔不远的地方隐约出现了新火点。
正当他准备过去将火熄灭时,突然看见一只
棕褐色,背部有斑点,身长52-59厘米,拖着一根圆形不分叉的长尾巴的中性猛禽——啸鸢飞了过来。
它嘴里衔着一根冒着烟的树枝,在之前着火点旁边的空地扔下,又点燃了一处新火。看这熟练的动作,就知道它不是第一次干了。
迪克立即喊来同伴,开始重复进行灭火行动。后来据迪克的回忆,当天那只啸栗鸢一共点了7处火。
等到2012年9月,迪克又目击了一次相似的事件。只不过,这次的纵火犯是一只黑鸢。类似纵火的情况还发生在褐隼的身上。
是的,纵火的鸟不只一种。
澳大利亚最常见的纵火犯至少有三种猛禽:黑鸢(Milvus migrans)、啸栗鸢(Haliastur sphenurus )、褐隼(Falco berigora)。
除了迪克,另一位消防员南森·弗格森,在澳大利亚北部霍华德斯普林斯自然公园执行灭火任务时,也看到了猛禽纵火。
那是一群鸢,大概有上百只,在火场处盘旋、鸣叫,并试图将50米外的一小片草地点燃。
就像南森·弗格森看到的,这些猛禽作案并非是单枪匹马而是经常组团行动。而它们之所以这样干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为了食物。
鸟类学家鲍勃·戈斯福德从2011年到2017年连续做了6年的实地采访和民族志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猛禽经常故意“纵火”。
仅他亲眼目睹的澳大利亚猛禽“纵火”行为,就高达20多次。有一次燃烧了4个月的澳大利亚山火,烧毁了超过6万平方公里的山林和草原。
能造成这么严重的破坏还是因为黑鸢、啸栗鸢、褐隼出力甚多。
综合分析后,鲍勃认为它们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它们发现每当草丛着火之后,就会有很多昆虫、蜥蜴、青蛙、老鼠、兔子等动物仓皇出逃,因此猛禽就能趁机捕猎。
而且有些鸟类也发现烧死的小动物的尸体吃起来仿佛味道更好,因此经常发生争抢。所谓“狼多肉少”,狼不死,就只能多搞些肉了。
上一篇:生物学家卢宝荣:基础研究多跟跑,评价体系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