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理论与应用研究

从老渔阳里2号出发,大型理论文献片《诞生地》 

来源: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6

在剪辑室,导演和剪辑师正在拍摄这部电影忙。主创感叹:拍完这部电影,就像是在研究党史。

他们口中的电影是上海广播电视纪录片中心推出的大型理论纪录片《出生地》,将于6月28日播出。该片是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并入选国家“十四五”(2021-2025)纪录片重点选题计划。 “这部纪录片以散落在上海闹市区的红色纪念碑为依托,串联起党史上具有开创性和深远意义的事件。”朱红导演说,“5集,每集50分钟,为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上海诞生的重要问题。通过红色场馆,我们梳理了上海在党史中的地位。”

许多红色场地和废墟都是自然舞台 >

从老鱼洋里2号开始,纪录片《刚刚叫共产党》第一集讲述了上海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朱红坦言,上海整理出来的612处红色遗址、旧址、纪念设施和场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今年,很多红色体育场正在维修中,射击队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为大家呈现红色体育场的最新面貌。”

红图

主创团队介绍,《出生地》成立并在2019年开始筹备,5集各有主题。 《振兴青春》第二集聚焦党的二至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历史时期,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一个知识分子小团体转变为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群众性政党.第三集《走进工人》讲述了1920年至1927年上海高涨的工人运动。第三集《解放新文化》以党的第一期机关报《指南》开篇,讲述红色文化在上海的传播。上海。最后一集“难忘的回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的奉献和牺牲。

在纪录片中,无数的红色场地和废墟成为了自然的舞台,空间中的景物变化成为了叙事的主旨。 “《出生地》强调人、事、地的联系,从具体的历史人物进入,搭建历史舞台,注重‘空间’的联系。”朱红说。

地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span>

对于创作者来说,完成纪录片的过程也是一条寻找党史的路径。从去年10月开始,导演第三集,郝晓霞看着地图,寻找散落在上海各地的劳工运动的踪迹。“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居然在沿着黄浦江和苏州河散步。”她用了一个特别的日子来设定从中国总工会书记处旧址出发,沿苏州河向北行驶,路过上海纺织博物馆和顾正红纪念馆;向南,在住宅内找到了“湖西工人俱乐部旧址” ,过桥走到“上海市总工会第四办公室”。为了找到“半日制学校”,我沿着X走了三圈康道。本期节目将首次在电视上播出“北有长心店,南有小沙渡”的上海小沙渡半日制学校。它概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工人中间的早期努力。

主创团队朱红介绍以80后大师为基础,集结了上海广播电视纪录片中心最强的历史纪录片制作团队。 《大上海》、《浦东传奇》、《多彩新中国》、《上海解放一年》等主要时间节点的纪录片均由团队成员制作。在《故乡》中,一行人走进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榆阳里新老旧址、毛泽东故居、中央特科旧址等30余处红色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 ,讲述红色地标背后的故事,展示历史事件。环境也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理论纪录片必须有‘当代感’。《出生地》是80后交出的答卷。”

以创新的方式表达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力量 >

“第三集中,我们讲述了工运领袖孙良辉、刘华、陶景轩等人的故事。”郝晓霞记得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刘华死后,邓中夏曾在上海的一次湖西工人集会上敲钟说:“革命胜利后,我们必须在这里纪念刘华树纪念碑。” “1992年,刘华纪念像在湖西工人文化宫落成,离邓中夏讲话的地方不远。”在郝晓霞看来,这是当下的历史回响。

第一个合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版《共产党宣言》

建党一百周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活动。纪录片组全程记录了寻找烈士后裔的感人场景。这一幕终于出现在《难忘的回忆》第五集中。虽然《出生地》还没有正式播出,但第五集在审核阶段就让很多人热泪盈眶。 “这一集讲的是牺牲,是最感人的一集。”朱红说,《出生地》是一部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电影。 “为了保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团队全程请来党史专家,严格把关。”

上一篇:猫粮被抢,橘猫气的哇哇大叫找主人理论,主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