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循经刮痧研究 

来源: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6

刮痧疗法是中医针灸代表性的临床技术之一,作为一种原始、朴素、直接的体表刺激疗法,在古代为保障民众的健康发挥了持续的重要作用。现代刮痧疗法不仅在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也在民众保健中发挥作用。刮痧理论、实验、临床及标准规范等方面逐渐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行业内逐渐提出“循经刮痧”的概念。现对“循经刮痧”的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1 传统刮痧回顾

关于刮痧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如有专家认为,《五十二病方·婴儿瘛》记载捪法的所用工具、技术要领、方法、步骤、要求、医疗效果、适应症等,是刮痧疗法的早期雏形[1]。其中记载到用饭匕或汤匙在婴儿瘛引起手足四肢伸缩抽动部位进行抚摩、擦拭,抚摩、擦拭时局部要洒以地浆水,抚摩、擦拭后等待局部“有血如蝇羽”出现即可。如需再抚摩擦拭,捪法如前。经过数次捪法治疗,直至婴儿瘛之徵象完全消失为止[2]。之后刮痧疗法作为感受山岚瘴气、中暑、霍乱的方法而散见于《肘后方》《景岳全书》等医籍中。如张景岳详细记载了用刮背法治疗绞肠痧的过程:“择一光滑细口瓷碗,别用热汤一钟,入香油一二匙,却将碗口蘸油汤内,令其暖而且滑,乃两手覆托其碗,于病者背心轻轻向下刮之,以渐加重,碗干而寒,则再浸再刮。良久,觉胸中胀滞渐有下行之意,稍见宽舒,始能出声。[3]”明末清初瘟疫频发,刮痧方法简洁有效,使清代刮痧疗法应用更为广泛,大量刮痧专著相继出版,刮痧疗法达到兴盛时期,正如文献记载的“痧有百病,百病变痧”[4]。如《痧症指微》用刮痧法治斜肩:“此秽邪在皮肤肌肉之间,如左肩作痛垂下,右亦如之,延久则手举不起,或半身不遂,若用官料药服反重,以三指拍曲池穴、尺泽穴,拍出紫块,刺出紫血,再以香油钱括臂臑穴、肩井穴”[5]。可以看出,清代刮痧疗法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肢体大部位的刮拭,逐渐开始进行穴位刮痧,这在刮痧治疗上确是一大进步。但是这期间的刮痧临床操作主要是刮拭局部和邻近穴位,基本上脱离了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和脏腑辨证理论的指导。到了清中末期,随着温病学和疫病学理论的完善,急症、外感热病等对症刮痧治疗的习俗被挤下历史舞台。至此,“痧病理论”和刮痧疗法终未发展成为专科理论和治疗体系,可见理论构建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2 循经刮痧理论的提出

一般来说,比较成熟的科学技术应该是理、法、术的完美结合,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刮痧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范畴内进行理论升华与临床提高。经过近5年的刮痧教学推广与临床经验总结,在1994年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康而福国际刮痧排毒整体健康法学术大会上发表了“古法新用科学刮痧”一文,首次从刮痧概念及沿革、作用机理、刮痧手法、方向、治疗原则、适应症、禁忌等10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与解读,尤其从刮痧的定义上进一步强调了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对刮痧疗法的指导作用[6]。1995年,《中国刮痧健康法》中首先提出了“循经刮痧”概念,著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家孟庆云评价其“在理论上与中医经典理论接轨,如经络、穴位,结合各病理论阐述刮痧”[7]。之后,刮痧临床应用逐渐与经络腧穴、中医辨证理论结合。2003年,“保健刮痧”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职业劳动技能,成为广大群众自我保健和创业就业的一项职业技能。《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和《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出版,明确规范了刮痧的基本技术操作规范和中医理论指导要求[8-9]。2014年颁布实施的《GB/T .22-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2部分:刮痧》,将刮痧疗法的概念定义为“刮痧是用特制的刮痧器,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10]。“循经刮痧”理论的提出,使民间经验的传统刮痧发展为中医针灸经络理论指导、循经走穴、内症外治的辨证刮痧。

文献整理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但刮痧疗法的文献整理研究相对较少,较其应用的广泛性相对滞后,大多数只是粗线条、经验内容的介绍,理论溯源的系统研究则更少,导致“痧”“刮痧”“放痧”“循经刮痧”等内涵不清。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刮痧研究课题组通过系统整理国内18家图书馆馆藏的61本古代刮痧相关文献,校勘集注原创的22本痧证代表性专著,对刮痧源流、定义、范畴、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考证,提炼痧证理论、循经刮痧理论及刮痧疗法学术精要,出版150万字的《刮痧文献整理与刮痧现代研究》专著,填补了中医刮痧古籍整理和刮痧理论研究的空白[11]。刮痧文献整理研究有助于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梳理与诠释其基础理论与内涵,使刮痧疗法这一医疗手段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上一篇:无痕教育有生长力的教学流派徐斌无痕教育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