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理论与应用研究

红星专栏|陈建立:应用现代科技 三星堆青铜器 

来源: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1


编者按——

位于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是迄今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

2021年,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再次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黄金面具、顶尊人像、青铜方尊等令人目不暇接。三星堆众多出土文物中,尤以青铜器引人关注,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独特青铜文化,也再度彰示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来自长江中下游的文明以及黄河文明的重要影响。

应红星新闻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特别撰文,介绍了通过现代科技探索的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器的研究成果。

现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铜器的

功能、制作技法及来源

文/陈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祭祀坑青铜器发现以来,因其神秘、夸张、生动的造型以及多元的文化因素,引出许多未解之谜,始终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持续激发大众的好奇与热情,成为一个深入解读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本文简要介绍关于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器的研究成果,以期正确认识三星堆文化内涵及其重要价值,弘扬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科学精神。

三星堆考古现场

三星堆青铜器功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铸鼎象物,以青铜器作为社会政治权力、礼仪制度和社会等级规范的载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标志。这点无论是在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汉中地区发现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还是在调查与发掘的青铜冶铸遗址中,均得到充分体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器更不例外。考古学界形成共识,三星堆青铜器可分两类,一类是尊、罍和盘等器物,从形制到花纹,都与中原、长江中游地区同类商式器物类似;一类是造型独特的立人像、面具、人头、神树,以及基于青铜尊等进行再创造的器物等,极具地方风格与特点。前者是三星堆文明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明交流、交往的重要物证,后者则反映了成都平原地区先人的伟大创造和融合能力。三星堆两类青铜器在使用功能方面高度一致,真实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区域文明之间的交融性及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质。

青铜神树

三星堆青铜器制作工艺

曾中懋(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专家)先生最早对三星堆青铜器制作工艺进行了考察,他根据制作青铜器时留下的铸缝等痕迹,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成分分析,将制作工艺分成六类,即浑铸法、分铸法、套铸法、爪铸法、邦铸法、锻打法,其中用于两个以上铸件连接的套铸法、爪铸法和邦铸法,可归于分铸法。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著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专家巴纳(Noel Barnard)曾有过三星堆部分器物为失蜡法铸件之说,需引起重视。最近,郭建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馆员)等利用工业CT分析,并结合表面痕迹观察,指出分铸和各种连接工艺,是青铜神树等形状复杂的器物得以成功铸造的技术保障;在铜树枝残件内发现使用竹木质芯骨,是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在商代青铜铸造中得以使用的最为明确的证据;部分容器的兽头装饰,采用了内置盲芯的复合范技术浑铸而成,显示了三星堆尊罍等容器不同的年代属性和技术传统。

青铜纵目面具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和苏荣誉(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两位先生认为,三星堆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本源是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即泥范铸造法。随着三星堆遗址和祭祀坑的发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青铜器工艺信息被科学揭示出来。

三星堆青铜器合金配比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等研究团队分别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数十件青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类型有纯铜、锡青铜、铅青铜和锡铅青铜等,但在铜容器中没有出现铅青铜,且本地风格的铜器铅含量普遍高于中原特色的铜容器,而锡含量则相对低于后者,反映出两类器物可能存在不同合金配比技术。

上一篇:辟谣:医院做一次CT会致癌?为什么医生还给患者
下一篇:没有了